四十三位球员每场得分突破二十分,六位球员每场得分超过三十分……NBA季后赛正式开始之前,这个赛季常规赛留下的惊人统计在社交平台上传播。
这个赛季的NBA堪称数据激增的时期,恩比德场均得到33.1分,虽非近五年最高单场均值,然而却有六名球员的场均得分突破了30分大关,这一现象创下了NBA历史上的全新纪录。
为什么NBA球员看起来得分越来越容易了?
季后赛附加赛即将开始之际,美国ESPN电视台资深评论员蒂姆·邦坦普斯围绕这一议题,剖析了NBA在强调攻势打法的同时,其整体发展方向与商业运作的内在规律。

NBA本赛季场均得分前十。 图片来源:虎扑
史无前例的“数据大爆炸”
从球迷的角度看,这算是个好事,从联盟的整体立场来看,这也是个好事,毕竟每个比赛日都能让大家看到我们运用许多技巧。
ESPN向库里提了球员数据飙升的疑问,他回应态度乐观,表示球队如今能持续得分,是由于整体技巧非常优秀。
就如库里所说,这个赛季的观赛体验应该是非常过瘾的。
依据NBA官方的统计资料,当赛季临近尾声时,联赛中每场得分达到20分以上的球员人数曾一度激增至接近60位,即便在赛季结束后,这一数字有所下降,不过仍有43名球员每场得分超过20分,这一记录成为了NBA历史上的最高值。
NBA历史横跨数十年,以往纪录仅31位球员赛季场均得分超20分,上赛季该数字降至27人,本季则激增至43位。
此外,整个联赛本赛季场均进球数突破三十的球员数量创下过往记录,并且本赛季单场比赛得分超过三十以及四十的场次也都是前所未有。
极其令人震惊的是,在利拉德和米切尔两人都打出过单场72分的惊人战绩之后,本年度便成为了NBA历史中首次出现两位球员单场得分突破70分的赛季。
利拉德这个赛季不仅有过一场拿下71分的亮眼发挥,还有一次单场砍下60分的记录;独行侠的东契奇也交出过60分的答卷,并且在那场比赛中,他不仅收获了60分,还贡献了21个篮板,同时送出10次助攻,最终达成“超级三双”的数据。
紧接着,恩比德打出了“59+11”的惊人表现,外加7次盖帽;戴维斯贡献了55分和17个篮板;阿德托昆博刷新个人纪录,拿下55分;即便是年近四十的詹姆斯,也在自己生日那晚砍下47分的“准三双”;约基奇在圣诞大战中交出了41分、15个篮板和15次助攻的“大号三双”数据。
这种级别的单场表现,在以往的NBA赛季中极为罕见,然而在今天,它已经成为顶尖球员的常态。
规则和战术,成就了数据
超级球星们的进球为何如此容易?现役球员的得分本领和进攻技巧,真的比乔丹那个时代的顶尖球员们更加出色吗?
ESPN的解读指出,造成“信息量激增”的现象,一方面源于联盟为维护球员权益而实施更严厉的判罚标准,另一方面,各队教练的打法理念和选人策略也是促成因素。
迈克·马龙教练是“一星多射”战术思路的开创者,他当年为詹姆斯设计战术时,或许未曾料到,这种战术后来会成为众多NBA球员争相学习的对象,并且逐步演变为进攻战术中的主流理念。
ESPN披露的消息称,在2005至2006赛季和2009至2010赛季期间,马龙担任骑士队助教球迷网,那时他围绕詹姆斯组建了特殊配置,即在詹姆斯身旁配置尽可能多的定点投手。
马龙向ESPN表示,若詹姆斯身旁有可靠三分手配合,他就难以被限制住,当詹姆斯缺乏这类球员支持时,防守会容易些,即便要限制他依然困难,但防守重点会清晰很多。
倘若勒布朗旁边有得分点,他带球过人时能获得更多自由。
依靠这种“为顶级球员创造机会”的打法,詹姆斯在迈阿密热火和克利夫兰骑士得以实现连续八年闯入总决赛的辉煌,并且在这期间借助雷·阿伦、迈克·米勒、凯尔·科沃尔等众多投手,为他赢得了职业生涯四个总冠军中的三个。

从那时起,这种打法方式在篮球联赛中变得普遍,不仅金州勇士队因为库里和汤普森两位顶级射手而具备天然优势,其他诸如密尔沃基雄鹿队、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费城76人队以及达拉斯独行侠队等队伍,也相继围绕各自的关键球员,组建了以单核带动众多射手为特点的团队体系。
开拓得分机会让约基奇变得更为出色,同时,也让像字母哥和恩比德这样的球员获得了MVP荣誉。
马龙教练认为,众多NBA队伍已采纳这种"创造空间"的打法,只要球队的关键球员,哪怕像恩比德或约基奇那样个头高的选手,也能在远离肘区或三分线顶端的点上发起攻势,从而展开组织进攻
倘若赛场上缺乏精准命中的投手,对手球员在防守时会轻易地聚焦于核心球员。
尤为关键的是,当队内关键人物与其邻近的投手彼此创造得分机会时,那些投手在三分线外的投篮精准度也会随之提升。
就像掘金的波普在本赛季展现出了42%的三分投射准确度,灰熊队的肯纳德能够以49.4%的效率命中三分球,而篮网队的乔·哈里斯在这方面也有42.6%的好表现……
现在很多队伍都在核心球员旁边安排四个得分点,勇士的主帅史蒂夫·科尔也分析了这个趋势,他说场上所有球员都会投篮,一旦球传到能突破的队友手里,这种打法非常难防。
“持球大核”变多了
球星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队友的支持,数据提升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他们参与关键比赛的频率有所增加。
ESPN曾展示过一组统计数字,本赛季全明星球员的整体参与度已达到30%,若将此数据置于NBA历史长河中衡量,从未有任何一个赛季能与之相比拟。
30%的使用率,曾经是像休斯敦火箭队的哈登和雷霆时期的威斯布鲁克这样的“持球大核”才能达到的指标,但现在,许多球员已经可以把自己的使用率提至30%。
此外,依据另一份资料,这个赛季有三位球员的出场频率跻身NBA历史上球员出场频率的前十一个行列,他们分别是扬尼斯阿德托昆博、卢卡东契奇以及乔尔恩比德。

NBA回合占有率前十球员。 图片来源:虎扑
换言之,在篮球联赛中,将球权交给关键球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同时联盟对规则的调整使主要得分手获得了更多罚球的资格,这些核心球员的得分因此持续攀升。
我回想起来,刚当上教练那会儿,伦纳德就对我说过,他的任务就是进球,或者把防守他的人增加到两个或更多。至于怎样让全队得分,那就是我的职责了。
猛龙队现任指导尼克·纳斯追忆起他担任“持球核心”教练的时期,坦承在NBA当前的整体氛围中,进攻确实变得容易了,他个人认为进攻原本就很简单。
那么,还存在一个疑问,季后赛会不会变成超级巨星随心所欲的得分秀场?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季后赛似乎对得分手并没有那么友好。
依据ESPN的统计资料,NBA各队上次季后赛得分超越常规赛的年份,要算到1984-1985赛季。但最近一个赛季,季后赛球队的平均得分,反而比常规赛的平均数据低了六个单位。
此外,进入季后赛的明星球员在常规赛中的使用频率,较之季后赛期间降低了1.83个百分点,这一变动幅度在1984年以来的季后赛记录中位列第二。
换言之,一旦进入季后赛阶段,各个队伍中的核心得分后卫将面临更频繁的防守干扰,他们难以像常规赛那样,单纯依靠个人能力强行拉开防守空隙。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
各支球队纷纷强调攻势打法,这种NBA赛场是否因此更具观赏性?千篇一律的进攻套路在磨平了各队个性之后,会不会削弱NBA明星球员未来在海外比赛的竞争优势?
答案,还在风中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