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七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在罗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曼联以零比二惨败给巴塞罗那,如同九七年尤文图斯那样,目送欧冠卫冕目标化为泡影。一九九九年,曼联在巴塞罗那主场诺坎普球场逆转击败拜仁慕尼黑,赢得欧洲冠军联赛、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以及英格兰足总杯三项赛事冠军,十年之后,巴塞罗那统治欧洲冠军联赛、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和西班牙国王杯,从红魔手中接过三冠王荣誉的火炬,也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

这是一场备受瞩目的较量,不仅是两位球星C罗和梅西的激烈对决,而且两支球队都处于巅峰状态,谁能获胜就能成就三冠王伟业,绝对是一场历史级别的对决,但在这场明显实力悬殊的比赛中,红魔队甚至没有任何理由进行抱怨:裁判的判罚存在争议?布萨卡的表现堪称完美。球员阵容不完整?队伍几乎全员健康,多线作战导致体能消耗严重?巴塞罗那也是三冠王,且国王杯的成色远比曼联的联赛杯更足。

弗格森在某种程度上为坚持稳健策略付出了代价,他部署了在阿森纳半决赛中取得成功的阵型,仅替换了停赛的弗莱舍为吉格斯,意图是借助朴智星和鲁尼在两翼的积极防守,共同限制亨利和梅西的进攻。然而弗格森忽视了,如今的巴塞罗那已非经验尚浅的青年军,“新教练”瓜迪奥拉并未采取保守路线,亨利和伊涅斯塔重新归队,锋线依然由梅西、埃托奥以及亨利组成的三叉戟阵容担当主力。据《泰晤士报》评述:我们所见的两支队伍,其中一支勇于憧憬胜利,另一支则极度恐惧失败。

开场阶段红队确实领先:两分钟刚过,C罗罚出的弧线球让巴尔德斯手忙脚乱,朴智星几乎要复制上次阿森纳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幸好前曼联队员皮克抢先一步,成功阻止了对方射空门的情况,化解了危机。之后C罗又获得两次进攻机会,但可惜皮球都未能射入球门。第10分钟,右路埃托奥把握住曼联的疏漏,安德森与卡里克防守伊涅斯塔时不够严密,西班牙中场获得传球机会,埃托奥接队友传球后杀入禁区,利用脚法晃过维迪奇,随后对门将施以一脚射门,皮球应声入网,锁定近角得分。这是巴塞罗那本场比赛首个攻门球迷网,却立刻使曼联陷入困境:阿森纳的主教练温格始终觉得,从前半决赛的次回合交锋中,枪手之所以落败,关键在于过早失球。如今,曼联需要偿还这笔账。

这一球射入,战况发生转变,曼联的从容心态转为焦虑情绪。赛后弗格森表示,他们为自己树立了一道必须攻克的难关。整体来看,巴萨掌控了场上的球权比例达到五成一分,而红魔仅占四十九分之四十九。但真正掌握主动权的是西甲冠军,他们对于中场区域的掌控更为出色。瓜迪奥拉也指出,曼联的控球大多局限于维迪奇、费迪南德和卡里克三人之间进行。换言之,曼联的进攻队员完全没有接到球,难怪无论是从左翼调到右翼的鲁尼,还是下半场替换上特维斯和贝尔巴托夫,他们共同完成的射门次数,一个也未能让巴尔德斯感到紧张。
十年前的诺坎普神迹,还有半决赛中切尔西的挫败,让巴萨在以一球优势领先时不敢有丝毫大意。下半场伊始,亨利曾有一次独闯龙潭的机会,哈维在第53分钟罚出的任意球也堪堪砸在门框上。到第70分钟,哈维再次送出精妙妙传,禁区内仅差1.7米的梅西险些突破费迪南德的阻拦,以一记力压门柱的射门,将比分扩大为2比0!过去十次交锋,他始终无法敲开英格兰队球门的防线,这位小个子球员却改写了比赛记录。他持续对曼联后防形成压力,只是未能转化为实际得分良机。

缺少谢林汉姆和索尔斯克亚的情况下,曼联仅剩下贝巴,并且特维斯在赛后甚至拒绝乘坐大巴与队友一同返回曼彻斯特,在比赛的最后阶段,即便他们调整了队形采用424阵式,仍旧无法挽回颓势。欧足联从1999年的经历中得到了启示,这次直到比赛结束才在冠军奖杯上刻上巴塞罗那的名称,弗格森对此表示祝贺,他说:“我们的发挥不尽如人意,部分球员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天获胜的队伍确实是实力更强,我们现在说什么也于事无补。”

击败彼时巴塞罗那唯有两种途径,要么整体主动后撤,让巴萨眼花缭乱的传递失去作用,耐心等待他们犯错,再行发动反击;要么全面压上,彻底覆盖哈维与伊涅斯塔,将巴萨彻底分解为前后两个区域,只能依靠长传沟通(那时的巴萨尚未达到十一年的恐怖程度)。赛季中成功运用这两种不同战术,并成功遏制巴萨的分别是希丁克执教的切尔西和波切蒂诺率领的西班牙人。弗格森治下的曼联完全有能力运用这两种战术。巴萨前10分钟的表现极其糟糕,这足以说明问题,或许是他缺少勇气才没有利用这一明显优势,任由哈维、伊涅斯塔掌控全场。这两位关键人物一旦活跃,埃托奥、梅西也随之找到状态。这两位身材不高的男士,两位顶尖中场球员,他们向所有人展示,足球本质上还是讲究技巧、创意和艺术性,其他条件都只能算是次要因素。恩斯特哈佩尔之夜一年后,他们再次征服欧洲。

圣人也有过失,质疑一位获得过三十多个冠军的资深教练的战术失误,并不讨喜。然而弗格森的失误非常显著,即便没有获得国际足联的教练资格,也能明确指出他错在哪里。有多个因素干扰了弗格森的判断和安排。上赛季半决赛曾战胜过巴萨,本赛季相同阶段又毫不费力地战胜了阿森纳,过去25场曼联保持冠军不败,加上弗格森每逢欧战决赛必赢的运气,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可能是弗格森没有重视对手阵容明显弱点的理由。

曼联输得极其惨烈,绝非那些亲历过1999年三冠王辉煌时刻的球迷所能容忍。而曼联在战术层面完全处于被动,更是长期关注曼联的球迷难以置信的。这既源于阵型选择和人员安排的不合理,也体现了对对手技术实力的过度敬畏。弗格森反复提及西班牙德比皇马主场惨败2 : 6的案例,多少透露出他多年来对实力更强的球队的忌惮。对阵开始时,双方均遭遇关键球员的离场,他们退场的位置恰好是对方最擅长的区域,曼联失去了中场仅存的关键防守者弗莱彻,巴塞罗那则在斯坦福桥的交锋中失去了左右两翼的防守核心,扬长避短肯定是双方教练的战术核心,巴塞罗那必须阻止对手利用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进攻,避免让对手从边线发起渗透威胁到禁区内,曼联则要破坏巴塞罗那中场组织的流畅性,通过紧逼防守瓦解哈维和伊涅斯塔这对中场攻防枢纽。
曼联中场防守能力不足的现状,可以通过集中精力限制巴萨两名边路球员的行动来应对,这样做同时也能减少巴萨两名边路球员的向前推进,缓解梅西在中路活动的压力,一举两得。切尔西在这方面的运用已经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梅西在半决赛两回合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即便曼联采用这种策略,其风险也大于中场防守球员众多的切尔西,但弗格森似乎并不视冒险为罕见情况。

鲁尼在对抗普约尔时显得束手无策,只能不断后撤寻找右路的突破空间。曼联在下半场仅有的得分希望源于他的高空球传中。埃弗拉既没有提供支援,也没有承担防守任务,朴智星也未能为西尔维尼奥创造太多得分良机。原本是巴塞罗那防守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但在比赛进行到后期却转化为攻击的得力武器。把C罗和吉格斯调到两侧,换下鲁尼让两个中锋位置由他来占,让贝巴站到最前面去抢夺高空球的机会会不会更好?或者干脆在边路让纳尼来代替朴智星?回看录像不能完全模拟实际比赛,不过至少态度上会更主动一些。
这位备受期待的C罗开场表现尚可,前二十分钟内尝试了五次射门。然而随后的时间里他逐渐失去了锐气,面对困境显得束手无策,情绪也变得低落,在比赛进行到七十八分钟时因侵犯普约尔收到了黄牌。

这一场较量过后,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转投皇家马德里,曼彻斯特联队的整体实力随之显著削弱,而巴塞罗那则有力地开启了他们辉煌的“梦之队时代”。